茂腔传承:实践中的探寻
茂腔,作为地方传统艺术瑰宝,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2025 年 1 月 17 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文化守望者实践队走进青岛茂腔剧团,开启茂腔传承的探索之旅。
一进剧团,古朴的建筑、按时间排列的剧照、有序的戏曲道具,浓郁的艺术氛围扑面而来,仿佛诉说着茂腔的辉煌过往。
剧团负责人热情接待,贤继红老师为队员讲解。贤老师是国家二级演员、青岛市级茂腔代表性传承人。她介绍,茂腔起源于清代中叶,由民间小调发展而来,以独特唱腔、丰富剧目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在采访中,贤老师回忆早年学茂腔的艰辛。1985 年入团,每天五点起床练功,冬天在冰地上练习,零下十几度仍坚持下乡演出,眼泪流出瞬间结冰。但她凭借热爱坚持下来,成为茂腔领域的佼佼者。
贤老师还现场教学,示范经典唱段,声音高亢,动作生动。她耐心指导队员发音、动作,从唱腔技巧到气息运用,从手指弯曲到手臂摆动,都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
随后,队员参观剧团。排练厅的计划和照片,见证演员的努力;服装道具室里,精美的戏服和道具,承载着茂腔的底蕴。
然而,茂腔传承面临挑战。贤老师说,过去农村节庆喜事必有茂腔演出,观众众多。如今娱乐方式多样,年轻人对传统戏曲兴趣淡薄,愿学茂腔的孩子少。而且茂腔用方言演唱,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说方言,传承困难。对此,她认为要开展茂腔进校园,从教方言入手,再学演唱。同时,保留茂腔精华,结合社会热点,借助互联网推动传播。
尽管困难重重,贤老师和剧团成员未放弃。近年他们积极与学校合作开展进校园活动,从孩子最初的陌生到产生兴趣,让他们觉得付出值得。
此次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紧迫与重要。茂腔承载着情感记忆,却受现代社会冲击。大家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需各方努力,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家庭培养,让茂腔等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实践虽已结束,但队员们决心为茂腔传承贡献力量,让这朵艺术之花绚烂绽放。 (通讯员 杨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