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入海口的利津老街长巷,黄河澄泥印这一古老技艺闪耀着独特光彩。曲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实践队趁着寒假来到这里,深入探寻这承载千年文明的非遗技艺。
黄河澄泥印始创于宋代,以黄河淤泥为原材料,要经过选泥、制坯、雕刻、烧制等二十多道繁杂工序才能制成。制作伊始,得从黄河特定区域选取细腻的淤泥,再经过反复淘洗工序,剔除杂质与气泡,让泥土变得细腻且纯净。随后,匠人们将泥坯捏出各类形状,或规整或奇特。雕刻环节堪称重中之重,匠人们以刀作笔,在泥坯上精雕细琢出漂亮的图案与文字,或是灵动的山水花鸟,或是富含韵味的诗词警句,尽显高超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到了烧制阶段,通过巧妙控制燃料和炉温,能烧出如鳝鱼黄、檀木紫、虾贝青等多样色彩,还可产生美妙的窑变效果。
每一方澄泥印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展现出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它把制作工艺、书法、篆刻、绘画融为一体,在小小的方寸之间汇聚多种艺术形式。印文或古朴典雅,或大气磅礴,不仅是实用的印章,更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然而在现代社会,黄河澄泥印面临不少挑战。受机械化生产的影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渐被冷落;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暇静心欣赏传统艺术,如今掌握完整制作工艺的匠人已不足百人,这一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面对这般困境,传承人和相关人士积极找寻创新传承的方法。年轻的传承人把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工艺,开发出贴合时代特色的文创产品,像融入流行元素的印章款式、与日常用品结合的创意物件等。他们还开设体验课程,让人们亲自体验澄泥印制作;举办展览,展现澄泥印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提升其影响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深刻认识到传承优秀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黄河澄泥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智慧与审美,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我们要用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举措,助力其传承发展,让这一非遗技艺在新时代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