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守望,温暖乡村——曲阜师范大学实践队助力“网格化互助养老”新模式

作者:于子涵 张菁洁 李欣怡 刘小涵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鲁韵颐养实践队

       2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鲁韵颐养实践队再次走进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沙河镇路旺原家村,开展“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了解该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探讨其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路径,并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路旺原家村是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居多。为解决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村委积极探索,于2023年引入“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将村庄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低龄健康老人担任“网格员”,负责联系帮扶网格内的高龄、独居、失能老人,提供日常探访、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实践队深入调研,探寻模式成效
       实践队队长于子涵介绍,此次实践活动是继去年暑期社会实践后的再次走访。队员们深入农户,与老人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真实感受。同时,队员们还与村委干部、志愿者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模式的运行机制、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
 
图为鲁韵颐养实践队员参观。于子涵供图
 
老人点赞,村委获奖,模式成效显著
       走访中,老人们纷纷为“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点赞。80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说:“以前一个人在家,吃饭都成问题,现在有了网格员小李,每天都会来看我,帮我买菜做饭,陪我聊天,我心里踏实多了。”
村党支部副书记原兴顺介绍,自实施“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以来,村里老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该模式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路旺原家村被评为2024年度山东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优秀案例。
 
图为“邻里互助公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路旺原家村被评为2024年度山东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优秀案例。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实践队队长于子涵总结道:“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了农村熟人社会的优势,有效整合了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模式也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同时,于子涵也指出了实践活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她表示,实践队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为进一步完善“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于子涵还强调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她认为,“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还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践队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的动态和趋势,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多有益于农村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总结会议上,队员们纷纷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推广和实施“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路旺原家村志愿者会议合照。于子涵供图
      此次曲阜师范大学鲁韵颐养实践队的再访活动,不仅深化了“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模式将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更多的老年人带来福音和温暖。同时,也期待曲阜师范大学鲁韵颐养实践队在未来的实践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网格化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将在更多农村地区落地生根,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5-02-13 阅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游历沂蒙山川,弘扬红色传统
  •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犁牛沐教韵,‘沂’脉承丹心”实践队于1月13日专程奔赴临沂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旨在从先辈们的奋斗征程中汲取奋
  • 02-11
  • 踏访沂蒙旧地,点亮红色灯塔
  •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犁牛沐教韵,‘沂’脉承丹心” 实践队于1月13日奔赴沂蒙革命纪念馆,开启了一场触动心灵的实践探索之旅。
  • 02-11
  • 聆听沂蒙故事,激荡红色力量
  •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犁牛沐教韵,‘沂’脉承丹心” 实践队深知其要义,于 1 月 16 日踏入日照师范学校,开启一场意义深远的沂蒙精
  • 02-11
  • 感悟沂蒙情怀,续写红色篇章
  •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犁牛沐教韵,‘沂’脉承丹心” 实践队于 1 月 13 日满怀热忱地奔赴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踏上了一场探寻红色
  • 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