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澄泥印:于泥土间探寻文明的脉搏

作者:黄继增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寒冬腊月,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泥韵传承者”实践队在2025年1月走进了东营利津老街长巷这片充满韵味的地方。在被黄河润泽的这片土地之上,黄河澄泥印这一别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它独有的质朴模样,静静展现着中华文明那无尽的深邃与悠远。当我们的双手触及那带着泥土芬芳的澄泥时,好似真的触碰到了文明有力的心跳,也真切感受到了数千年文明传承所蕴含的温暖力量。
 
黄河澄泥印的制作工艺,宛如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发展长卷。在非遗传承人的耐心引导下,我们目睹了它从黄河淤泥一步步蜕变成精美艺术珍品的奇妙过程。先是精心选泥,接着细致揉泥,而后制坯、雕刻,直至烧制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人们的心血与非凡智慧。尤其是雕刻这一环节,传承人手中的刻刀在泥坯上灵活游走,恰似在描绘着一篇无声却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把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深深镌刻其中。这般技艺的传承,绝非仅是手艺的简单交接,而是承载着文明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间延续传递。
 
在亲身参与制作的过程里,我们深深领悟到了澄泥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每一方澄泥印就像是一幅小巧精致的艺术画卷,有的刻画着秀丽的山水之景,有的雕琢出灵动的花鸟之态,还有的书写着韵味十足的诗词名句,巧妙地把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融入到这小小的方寸之间。就拿雕刻“上善若水”四字来说,刻刀在泥坯上留下的每一处印记,仿佛都在娓娓诉说着中华文明对于美好品德的向往与推崇。这样的文化呈现,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下这个现代社会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面对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黄河澄泥印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实践调研过程中,我们留意到传承人们正积极开拓创新路径:打造特色文创产品、开展趣味体验课程、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这一技艺。这些积极的尝试不但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拓了崭新的思路。特别是身处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利用增强现实技术重现制作流程,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项技艺的独特魅力,这样富有创新性的传承手段着实值得大力推广。
 
站在黄河之畔,凝视着那奔腾不息向东流去的河水,我们对黄河澄泥印的文化价值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它不仅仅代表着一门技艺的传承,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有力见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理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守护中谋求创新,在传承中助力发展,让中华文明的璀璨火种永远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发布时间:2025-02-1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