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中,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5年1月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印韵传承”实践队满怀热忱地奔赴东营利津老街长巷,开启了一场围绕黄河澄泥印这一非遗瑰宝的深度探秘之旅,力求在实践中探寻传承与创新之道,为非遗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青春之力。
初入老街长巷,非遗传承人的亲切笑容和热情接待让实践队成员们倍感温暖。在传承人的引领下,大家开始深入了解黄河澄泥印的制作工艺。选泥,是整个制作的基础环节,需精准锁定黄河特定区域的淤泥,那里的淤泥经过河水长久的冲刷与沉淀,有着独特的质地。采集回来后,要通过反复的沉淀、细致的过滤工序,如同对待珍贵的宝物一般,小心翼翼地去除一切可能影响品质的杂质,直至淤泥变得如丝般细腻、纯净无瑕,方能进入下一步工序。
制坯阶段,传承人的一双手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只见他将处理好的泥料置于案板之上,双手灵活地揉、捏、按、压,泥料便逐渐有了雏形,继而被塑造成形态各异的坯体。有的坯体棱角分明,展现出一种规整硬朗之美;有的则线条柔和,散发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每一个泥坯都像是被赋予了灵魂,承载着传承人的匠心与情感,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了手作艺术的独特魅力。
说到雕刻环节,那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传承人手持刻刀,气定神闲,目光专注地落在泥坯上,刻刀落下,如行云流水般在泥坯上穿梭游走。随着碎屑纷纷落下,精美的图案一点点呈现出来,无论是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还是苍劲有力的书法字体,亦或是寓意深刻的传统纹饰,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线条的粗细变化、图案的疏密布局,无一不体现着传承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让实践队成员们不禁啧啧称赞,沉浸在这精妙绝伦的技艺之中。
而烧制环节,堪称是一场与火候的微妙博弈。传承人会根据泥坯的大小、厚度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精准把控烧制的温度和时间。窑炉内,火焰跳跃,温度在不断变化,稍有不慎,过高的温度可能会让泥坯开裂变形,过低则无法呈现出澄泥印应有的色泽和质地。当历经漫长等待,窑门打开的那一刻,那一件件散发着独特光泽、质感温润的澄泥印成品出现在眼前时,仿佛是时间与技艺共同孕育出的艺术结晶,让人惊叹不已。
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传承人还为队员们讲述了黄河澄泥印悠长的历史脉络。它诞生于秦汉的历史烟尘之中,历经岁月沉淀,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当时文化艺术领域中璀璨的明珠。作为古代印章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不仅在日常的政务、商务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更是古人表达情感、彰显身份、传递文化的重要载体。从那些留存至今的澄泥印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风尚、审美喜好以及制印工艺的演变轨迹,它就像是一部无声却生动的史书,镌刻着黄河流域人民的智慧与生活印记,见证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是黄河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独特符号。
怀着对这一古老技艺的崇敬与好奇,实践队成员们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纷纷动手体验黄河澄泥印的制作过程。起初,大家都显得有些手拙,塑形时难以把握泥料的特性,不是形状走样就是结构松散;雕刻时,刻刀也似乎不太听使唤,刻出的线条生硬且凌乱。然而,传承人的鼓励和悉心指导,让队员们没有轻言放弃,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摸索,慢慢地找到了感觉,技艺也日益精进。当亲手制作的澄泥印终于成型的那一刻,队员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内心更是被满满的成就感填满,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传承背后所蕴含的艰辛以及它所承载的重大价值。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也清晰地看到了黄河澄泥印在传承与发展方面面临的诸多困境。复杂且耗时的制作工艺,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愿意投身学习并传承这门技艺的人寥寥无几,导致传承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而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黄河澄泥印的宣传推广力度明显不足,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
为了助力黄河澄泥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实践队成员们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以积极与学校展开合作,将黄河澄泥印的相关知识和制作体验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开设非遗兴趣班或者校本课程,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技艺,从小培养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生动展示黄河澄泥印从原料采集到成品出炉的全过程,讲述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此外,鼓励传承人和设计师们大胆创新,将现代的设计元素、时尚的审美观念与传统的澄泥印工艺相结合,开发出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风格的文创产品,让黄河澄泥印以更加新颖、多元的形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对于“印韵传承”实践队来说,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文化之旅。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黄河澄泥印的制作工艺、历史文化价值,掌握了一定的制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心底种下了非遗传承的责任种子,增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队成员们将始终坚守这份初心,持续关注非遗保护工作,用实际行动为传承和弘扬黄河澄泥印这一非遗瑰宝,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传承下去,书写属于它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