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视角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探索与实践

作者:代号龄龄柒实践队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代号龄龄柒实践队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面临老龄化、少子化、个体化等趋势。不同年龄阶段的社区居民是社区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社区公共空间也与居民的生活社交息息相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提升老旧社区生活品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生活需求已成为老旧社区更新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被明确提出,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理念不仅是城市更新和社区建设的核心原则,也是全龄友好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不同年龄群体的不同需求
全龄友好面向全年龄阶段群体,强调满足全龄群体的居住需求,满足其在全生命周期中不断升级变化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人与社区的友好上强调平衡不同年龄阶段群体之间的差异化需求。
基于此,本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了解空间真正的使用情况、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人群活动重合度,总结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行为特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各年龄阶段人群需求特征分析
年龄阶段 生理特征 活动特征 空间需求
儿童
阶段
身体属于生长发展时期,注意力易分散,长时间处于好动状态
  • 多依靠家人的陪同出行,以短距离的社区周边活动区域为主
  • 受社区环境的影响,在社区内的滞留时间较短,在放学后和家长的活动时间段伴有少量的散步活动
  1. 需要趣味性较强,色彩、形式丰富的活动空间
  2. 需要多样的活动类型和丰富的互动交流形式
  3. 需要可以和伙伴、家人聚集活动的互动空间
  4. 需要可达性较高的空间
中青年阶段 身体属于生命周期中的顶峰阶段,但由于科技发展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以及社会家庭各方面压力,大多数中青年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 出行轨迹主要为冇规律的上下班出行与日常购物出行
  • 工作日下班后与周末存在短时间的步行活动
  • 在社区内的滞留时间较短,与社区之间的联系较弱
  1. 需要安静,舒适的空间环境,放松心情
  2. 需要可以和朋友、家人交流的聚集空间
  3. 需要具有趣味性、可变性的活动空间
  4. 需要可供运动、漫步的空间
老年
阶段
身体属于逐渐衰退阶段,五感退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运动能力与免疫系统也有所退化
  • 出行意愿降低
  • 活动范围较小,多以步行或轮椅出行为主
  • 行为模式具有规律性,多在相对固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单一的活动内容
  • 出行目的多以日常活动为主,多集中在居住区周边
  1. 需要和邻里、家人聚集活动的互动空间
  2. 需要安全、便捷、易识别的空间环境,以实现短距离的步行可达性
  3. 需要可供日常锻炼的运动空间
  4. 需要可进行活动组织的空间,为老年人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扩大老年人的社交范围
表1-各年龄阶段人群需求特征分析表
社区公共空间现存问题
由于老旧社区的早期建设的规划指标里都没有对停车指标做明确的规定,因此缺少对地下车库的规划,因此在人行和车行交接处,由于长时间车辆对人行道路的占用,人行流线断断续续,部分路段人车混行,交界处地面也破损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难以满足全龄群体对出行安全和便捷的需求。
目前由于社区内的健身区域属于露天场所,大多健身器材脏乱破旧,且缺乏与之适配休憩设施,整体空间环境也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全龄群体对空间丰富性的需求。
路边的闲置空间大多时候属于荒废状态,人烟稀少,缺少居民的参与和维护。并且有时会被居民进行非正规占用,利用率较低。
公共空间功能主要以休憩娱乐为主,空间休憩设施风格各异,绿化杂乱,随处可见居民晾晒的衣物,导致空间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全龄群体对空间趣味性的需求。
除此之外,由于在日常的休憩活动当中老年人与中青年群体的交流较少,儿童作为老年人与中青年群体之间的纽带,对促进全龄群体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作用,但空间内缺少适合儿童喜好和尺寸的活动设施,也缺乏与儿童互动的娱乐设施,难以实现全龄群体互动交流的需求。
公共空间微更新意见与建议
根据提供实践队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公共空间微更新的意见和建议,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需求,提升老旧社区的生活品质:
改善交通流线
建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处设立明确的分隔措施,确保行人安全。同时,规划地下车库或增加地面停车位,减少车辆对人行道路的占用。
提高空间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公共空间利用过程中设计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包括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游乐设施,以及适合家庭聚会和朋友交流的空间。根据全龄友好理念,增加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促进老年人、中青年及儿童之间的互动交流。
加强适老化改造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活动特征,创建便捷、易识别且安全的步行路径,便于老年人日常出行。为满足老年人的空间需求,提供充足的锻炼空间,并设置易于老年人操作的运动设施。
美化环境
针对居民晾晒衣物的需求,应该在不影响公共空间美观的前提下,专门划出一块区域用于晾晒衣物,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如晾衣架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又能保持公共空间的整洁有序,避免随意晾晒导致的视觉混乱。
通过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深入调研与分析,我们不仅清晰地认识到了当前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如交通流线不畅、空间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适老化设施缺乏以及环境美观度不够等,而且基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需求特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微更新意见和建议。改善社区公共空间,不仅要着眼于提升其物理环境的质量,更应注重增强社区内全龄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形成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区环境。
在未来的社区建设与更新过程中,应持续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不断优化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为居民创造更多安全、舒适且富有活力的活动场所,使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不仅是对城市更新和社区建设提出的挑战,更是大家
发布时间:2025-02-05 阅读: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智能操作耐心教,防诈知识细讲传
  • 智能操作耐心教,防诈知识细讲传
  • 为了缩小老年人与数字时代的差距,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乐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防诈骗意识,守护好他们的养老钱,曲阜师范大
  •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