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操作耐心教,防诈知识细讲传

作者:吴浩莹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时代,老年人不应成为被遗忘的孤岛。为了跨越数字鸿沟,让银龄一族也能沐浴科技的暖阳,尽情拥抱便捷多彩的数字生活,同时筑牢防诈骗的坚固防线,悉心守护他们的养老积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海助银龄,爱心映晴空”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3日,满怀热忱与关爱,踏入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时庄街道敬老院 。实践队员们用耐心与专业,开启智能手机实操教学的课堂,给予老人们面对面的贴心陪伴与辅导,让智慧的光芒照亮每一位老人的晚年时光 。

初访遇阻,洞察困境
实践队员们踏入敬老院后,即刻满怀热忱地与老人们展开交流互动。在敬老院的一隅,李大爷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身旁摆放着一部子女赠送的智能手机。手机屏幕上落了一层薄灰,在日光下显得有些孤寂,无声地诉说着老人在数字时代的无奈。
实践队员从和老人们交谈中得知李大爷因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无法与外地工作的子女视频通话,总是错过孩子的近况。队员们决定帮助李大爷学会用手机,与子女 “见面”。队员们从解锁屏幕开始,耐心地教李大爷操作手机。李大爷学得认真,但因不熟悉操作,手指老是出错。在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下,李大爷逐渐掌握了基本操作,成功与远在外地的儿子接通视频通话,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悉心教学,点亮希望
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实践队员们发现,在敬老院中,像李大爷这样对智能手机操作存在困难的老人并非个例。部分老人手机界面仅保留了几个拨打电话的图标,对手机丰富的其他功能几乎未曾使用,应用程度极为有限。实践队员们在教王奶奶使用微信视频通话功能时,动作缓慢且清晰,一步步演示点击视频通话按钮的操作。王奶奶认真学习,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接通了与千里之外儿子的视频通话。王奶奶激动地表示,以前只能电话交流,现在能看到人,感觉真好。随后,队员们还手把手教老人们浏览新闻,让他们能了解外界资讯。面对老人们提出的诸如“怎么把手机字体调大”“流量是什么,会不会花很多钱”等问题,实践队员们始终耐心解答。

反诈课堂,筑牢防线
实践队员们提前精心筹备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乐享智能,防范无忧》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和防诈骗指南手册,以此助力老人们学习智能手机。手册中,不仅详细罗列了智能手机常用功能的操作步骤,还穿插了诸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便老人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旁,耐心地翻开指南手册,与老人们一同开启学习之旅。队员们手指着手册上的步骤,手把手地教老人如何使用微信视频通话,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与远方的子女 “面对面” 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队员们还悉心教导老人如何调整手机字号,以适应不同老人的视力需求;细致讲解如何切换扬声器和听筒模式,让老人在不同场景下都能清晰地接听电话或语音消息;认真演示微信收发红包的操作流程,让老人也能轻松参与到便捷的移动支付生活中。​
在讲解防诈骗知识时,队员们紧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诈骗案例,如冒充公检法诈骗、保健品诈骗、中奖信息诈骗等,深入且详细地分析骗子的作案手法。老人们听得全神贯注,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好奇,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老人们的每一个问题,队员们都认真倾听,并一一给予清晰、准确的解答。

情满归途,余温不散
活动结束之际,老人们紧紧拉着实践队员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感激。一位老人感慨万分:“你们这些孩子太贴心了,教会我们用手机,还让我们懂得这么多防骗方法。”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且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此次敬老院之行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生动践行,更是当代青年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有力体现。实践队员们以真诚行动在老人心中播撒下智能与安全的种子,让科技的便捷与人文的关怀在这片温馨之地深深扎根、蓬勃生长,为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安的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担当与奉献精神。
发布时间:2025-01-19 阅读: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智能操作耐心教,防诈知识细讲传
  • 智能操作耐心教,防诈知识细讲传
  • 为了缩小老年人与数字时代的差距,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乐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防诈骗意识,守护好他们的养老钱,曲阜师范大
  •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