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经行”团队深耕生态治理:解码“两山”转化路径,赋能绿色发展新范式

作者:“山水经行”团队 来源:“山水经行”团队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由南京财经大学学生组成的“山水经行”调研团队,以“大数据挖掘+田野调查”双轮驱动,系统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一份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答卷。该团队依托全国109个山水工程案例库与六省21个项目实地调研,形成系列创新性成果,获政府采纳、专家肯定与社会广泛关注,成为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的典型样本。
  
  一、山水工程实践:成效与挑战交织的生态治理图景
  
  作为“两山”理念落地的核心载体,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已累计实施52个国家级项目,在生态改善、产业转型与民生福祉提升方面成效显著。江苏潘安湖从采煤塌陷区蝶变为国家湿地公园,江西寻乌废弃矿山化身文旅胜地,浙江瓯江流域通过“稻鱼共生”“林菇共育”构建生态农业循环系统……这些实践印证了山水工程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的关键作用。数据显示,山水工程实施后,区域植被覆盖率平均提升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5%,旅游收入占比跃升14%,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然而,生态治理仍面临多重挑战。全国调研显示,60%的山水工程存在“三多三缺三难”问题——多学科交叉导致技术标准缺失、长效管护机制缺位、生态产品市场化路径难突破;38%的项目因过度追求短期效益陷入“重建设轻管护”怪圈,如江西上饶某矿山修复项目因未建立长期监测机制,人工植被存活率仅40%;55%的地区存在生态产品同质化竞争,山东东营等地盲目复制“湿地观光”模式,导致资源低效配置。此外,生态保护与民生衔接机制滞后,浙江安吉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因补偿标准不合理,出现“生态美而百姓未富”的发展失衡。
  
  二、双轮驱动研究:构建“两山”转化的全链条解析框架
  
  面对上述困境,“山水经行”团队创新采用“大数据挖掘+田野调查”融合方法,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研究网络。通过Python爬虫技术抓取1.2万份政策文件、学术论文与媒体报道,结合BERT模型与LDA主题模型进行语义分析,筛选出109个典型案例,绘制出山水工程空间分布与治理热点图谱。同时,团队足迹遍及浙江、江西、贵州等六省,深度访谈政府官员、企业主体与社区居民,形成973份问卷(有效率94.13%)与12.3万字访谈文本,精准捕捉微观实践中的痛点堵点。
  
  基于扎实的调研数据,团队首次提出生态产品“3+2”分类体系,在传统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类基础上,新增“支持服务”(如生态系统基础功能)与“公共政策”(如生态补偿制度)两类,为价值核算与市场化交易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案例聚类与扎根理论分析,提炼出四大转化经验:浙江瓯江“稻鱼共生”的系统治理模式、江苏潘安湖遥感技术赋能生态监管、江西寻乌“生态+旅游”市场化路径、山东潍坊酒地小镇生态文化融合策略,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三、成果转化:从学术创新到政策实践的多维赋能
  
  团队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在实践中产生广泛影响。其撰写的《翠峰觅金,碧水映银:探索“两山”理念转化的成功经验》获2024年江苏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十佳调研报告”,提出的“完善多学科协同生态修复标准”“构建市场化长效管护机制”等四条对策建议,被上饶市自然资源局、贵阳市花溪区农业农村局等15家政府单位采纳,直接应用于地方生态规划。例如,贵州毕节参照团队提出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试点开展碳汇交易与生物多样性信用捆绑交易;江苏盐城借鉴“差异化产业布局”思路,将耐盐碱作物从初级种植升级为功能性食品加工,附加值提升300%。
  
  在学术层面,团队成果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经济学机制:市场与政策的协同效应研究》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提出的“GEP核算与GDP协同发展”“生态积分与碳普惠融合”等创新机制,为学界提供新研究视角。5位权威专家(包括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在推荐意见中指出,该研究“突破单一案例局限,实现宏观规律与微观机制的有机结合,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四、青年担当:在田野实践中书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山水经行”团队的探索,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团队成员跨越2000公里,深入偏远矿区、湿地与山区,用脚步丈量生态治理的复杂性;在数据分析中运用GIS可视化、结构方程模型等前沿技术,展现学科交叉的研究能力;通过政策建议、媒体宣传(累计58篇报道,其中国家级43篇),推动学术成果“走出象牙塔”,成为连接政府、学界与公众的桥梁。正如团队负责人贾澳所言:“我们不仅是研究者,更是‘两山’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希望用青春力量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山水经行”团队的实践表明,破解“两山”转化难题,需以系统思维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以技术创新突破治理瓶颈,以机制改革促进价值实现。从“矿山变绿洲”的生态奇迹,到“生态产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团队的探索为新时代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更印证了青年学子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当学术研究扎根祖国大地,当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便能在生态文明的画卷上,书写出最动人的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14 阅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