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曲阜师范大学乐道拾遗实践队走进了潍坊安丘孟氏面塑展示馆,近距离感受了潍坊孟氏面塑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了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潍坊孟氏面塑,源自明末清初的山东邹县孟家,一个曾经的名门望族,其面塑艺术主要用于祭祀,象征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到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的记载,无不证明了这一技艺的古老与深厚。历经战乱迁徙,孟氏面塑最终在潍坊扎根,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孟氏面塑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艺术,它对制作者的精细度、天赋、心性、美学、恒心有着极高的要求。制作过程复杂,从原料的精心挑选,到面团的调制、醒制,再到色彩的调配,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面塑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捏、印、镶、滚、揉、搓、压、擀、挑、拨等,这些手法的运用,让作品栩栩如生,富有神韵。

面塑,作为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是吉祥的象征,是乡土艺术的精髓。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孟氏面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从业人数少、经济效益低等因素,使得这一技艺的传承变得日益艰难。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孟氏面塑的生存之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孟氏面塑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它不仅成为游客们争相收藏的纪念品,更成为传播潍坊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与现代设计、网络营销的结合,孟氏面塑有机会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潍坊孟氏面塑,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文化瑰宝,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作为新一代的守护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各种方式,让孟氏面塑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生,让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孟氏面塑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