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隆尧,这片承载着4300年文字史与2300年置县史的古老土地,不仅是尧帝封地,更是唐朝李氏帝王的祖籍所在,素有“唐尧圣地,李氏故里”之美誉。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实践团队带领同乡少年根据图标指示探访了隆尧博物馆,那里珍藏着隆尧的瑰宝——“秧歌戏”、“招子鼓”与“泽畔抬阁”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省级非遗项目,共同构筑了这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独特魅力。

图为“乐道拾遗”团队成员为小朋友讲解隆尧非遗文化项目。张佳妮 供图
在隆尧博物馆中,实践队员有条不紊地带领小朋友参观博物馆中的非遗文化项目,为孩子们揭开了非遗文化的神秘面纱。先为小朋友介绍隆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次为小朋友介绍了隆尧非遗文化“泽畔抬阁”,隆尧县泽畔抬阁最初以人扛抬神像,演变为扛抬化妆的活人,一般由两名儿童扮演,每个阁子由4或8人扛着前行。实践队志愿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其起源、发展与艺术特色,还通过播放视频舞蹈演示,让孩子们在视觉与听觉的融合中,深切感受到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为小朋友欣赏隆尧非遗文化“泽畔抬阁”并观察非遗模型。张佳妮 供图
此外,实践团队为同乡少年讲解故乡隆尧的传统技艺“面塑”和“泥塑”,通过灵巧的双手创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从和面、塑形到上色,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小朋友们通过欣赏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更好的了解到隆尧传统技艺面塑的魅力。
随后,实践团队带领小朋友前往了泥塑展览台。泥塑,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泥塑展览台,我们近距离观察了泥塑的制作过程,从选土、和泥、塑形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实践团队秉持着热心和耐心的原则,为同乡小朋友讲解故乡隆尧的非遗文化,不仅让同乡小朋友对家乡的非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加强了对隆尧的文化自信,隆尧虽小,但精神永存。这次的实践活动激发了这些朝气蓬勃的小朋友对故乡非遗文化的好奇心,在实践中,小朋友们从一开始对家乡隆尧的非遗文化了解甚少,到想更多的了解故乡的非遗文化,主动向实践队员提出问题,其中一位小朋友张家伟表示对家乡非遗文化很感兴趣,问到了许多关于隆尧文化的历史,对故乡的文化有了更多的热情,融入了更多的热爱。
在活动的尾声,实践团队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体验环节,旨在让非遗文化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与听觉的层面,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亲手触摸到这份传承的温度。他们准备了简易的面塑和泥塑材料包,引导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作品。从最初的笨拙摸索到逐渐掌握技巧,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和喜悦,他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彼此交流着创作的心得与感悟。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同乡小朋友对家乡非遗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更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深知,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只有不断传承与创新,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非遗保护的理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尧山苍苍,泜水汤汤,大陆茫茫。团队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学习并传播这种非遗文化,唤起了本地少年的文化记忆,让更多的新一代的少年感受隆尧县厚重的非遗文化底蕴,激发对非遗文化的热情,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让这份留存至今的非遗文化延续下去!

图为小朋友再向隆尧红色雕塑行注目礼。张佳妮 供图
(通讯员 张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