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畔雪鹄栖”实践队:黄河澄泥印制作体验与感悟

作者:李佳霖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

一、 实践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断代、后继无人的困境。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与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澄泥印,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制作技艺精湛,融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黄河澄泥印的制作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因此,我们选择以黄河澄泥印为例,开展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与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二、 实践目的

  1. 提高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黄河澄泥印的魅力,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和传承黄河澄泥印制作技艺,让青少年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探索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播与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探索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播与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其他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借鉴。

三、 实践内容

  1. 前期调研:

    •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澄泥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制作工艺、传承现状等。

    • 联系当地文化部门、非遗传承人、学校等,确定实践地点、时间、内容等。

  2. 实地考察:

    • 参观黄河澄泥砚博物馆,了解黄河澄泥印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 拜访非遗传承人,观摩黄河澄泥印的制作过程,学习其制作技艺。

  3. 亲身体验:

    • 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黄河澄泥印的制作技艺,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澄泥印。

    • 举办黄河澄泥印作品展,展示青少年的学习成果,并邀请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

  4. 宣传推广:

    •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黄河澄泥印文化,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 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为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与教育提供参考。

四、 实践意义

  1. 对于青少年: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青少年能够深入了解黄河澄泥印文化,学习其制作技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对于非遗文化: 通过青少年的参与和传播,黄河澄泥印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对于社会: 通过开展非遗文化传播与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全社会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 实践展望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继续探索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播与教育的有效途径,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5-02-21 阅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