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科技赋能,让风筝文化“飞”向未来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实践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实践队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科技赋能,让风筝文化“飞”向未来
在2025年2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实践队走进了潍坊风筝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潍坊风筝博物馆在积极探索创新,利用新技术、新科技为古老的风筝手艺注入全新活力,以全新的方式宣传和发扬风筝文化,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中的重要作用。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实践队成员仔细聆听潍坊风筝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手工技艺。然而,传统的传承方式多依赖口传心授,面临着传承范围有限、技艺细节易流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潍坊风筝博物馆率先引入数字化技术,开启了传统风筝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之路。
博物馆与专业的数字化团队合作,运用 3D 扫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对馆内收藏的各类风筝精品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采集。通过高精度的 3D 扫描,将风筝的外形、结构、图案等细节以数字化模型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些模型不仅可以永久存储,还能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查看和研究,为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同时,利用 VR 和 AR 技术,博物馆打造了沉浸式的风筝制作体验空间。观众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风筝制作工坊,能够近距离观看风筝制作大师的每一个制作步骤,从选竹、劈竹、扎架,到绘制图案、裱糊等,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如同大师就在身边手把手教学。而 AR 技术则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屏幕,将虚拟的风筝制作过程叠加在现实场景中,实现更加便捷、有趣的互动学习体验。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实践队成员采访了一位前来博物馆参加风筝制作培训的学员,这位学员说道:“以前学习风筝制作,主要靠看师傅做,自己动手摸索,很多复杂的技巧很难掌握。现在有了这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制作细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在互联网时代,潍坊风筝博物馆积极拓展线上宣传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网络技术,将风筝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官方网站进行了全面升级,不仅展示了丰富的风筝文物图片和文字介绍,还推出了 360 度全景展厅,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参观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欣赏到各类精美的风筝展品。为了进一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博物馆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展了各种线上活动,如风筝文化知识问答、风筝创意设计大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广大网友对风筝文化的兴趣,还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风筝文化的传播中来,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实践队成员在游览时发现博物馆内增设了多个科技互动体验区。例如,“风筝飞行模拟器”利用风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风筝放飞的乐趣。观众站在模拟器前,通过手柄控制风筝的角度和高度,仿佛真的在蓝天白云下放飞风筝,感受着风的力量和风筝飞翔的自由。“博物馆的这些科技体验项目太有趣了,不仅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还能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风筝文化知识,真的是一举两得。”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家长在接受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实践队成员的采访时说道。
潍坊风筝博物馆通过科技创新,在继承风筝手艺、宣传发扬风筝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科技的力量让古老的风筝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风筝文化,也为风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未来,潍坊风筝博物馆将继续深化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断探索创新,让风筝文化“飞”得更高更远,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发布时间:2025-02-0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