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助残服务工作,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作者:王思颖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青春如旅,青春无悔。有一种渴望的双眼,我们曾经面对过;有一种天真的笑脸,我们曾经拥有过;有一种无声的感动,我们曾经体验过……怀着激动的心情,跨越100多公里,我们来到了监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里的人民淳朴、厚实,这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美好,正是在这里,我们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这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活动中,首先,我们学会了感恩,感恩共青团监利市委和监利市蒲公英爱心协会给予我们这样的平台,感恩“希望家园”计划能让我们点亮孩子们的梦想,感恩监利市残联和康复机关的各位领导、工作人员孜孜不倦的教诲……
在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我们与一群特殊的孩子们相遇,他们有个浪漫的名字---“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对眼前的一切充满着好奇,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他们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与社交技能,甚至会因为怪异的举止受到排斥和歧视,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个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孤独也许是他们一生的日常,他们为自己筑起了一堵冷漠的墙,我们小心翼翼的与他们相处,尽力走进他们的世界,渴望给她们带来一些关爱和温暖;在监利市民之家,我们学着给残疾人办理、更换残疾证,在我们看来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他们都会感谢很久,他们经历着这个世界带给她们的不公,却依旧心向光明,对这个世界心怀善意和感恩;
最难忘和深刻的记忆,是跟随残联康复中心的老师下乡,下乡要起的很早,但每一次都有张主任给我们带的热气腾腾的早餐,在乡村里,我们见证了太多,我无法想象,在这个处处是科技的年代里,有的人只有一部老人机,他们不知道微信和QQ,仿佛被时代抛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爷爷,他精神抖擞,当我们问他,他有什么需求的时候,爷爷沉默许久,一直在做手势,原来爷爷不会说话,我们给他拿来了纸和笔,他说他的愿望是想要一个写字板,我们习惯于打字,在这个年代里,很少有人手写,但爷爷的字写的很好看,很规矩,和他的人一样精神抖擞,然后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在当时的现实情况下,我无法帮助他实现,看着爷爷的期待的眼睛,我的眼眶湿润了,爷爷看到我们在帮他尽力争取,他对我们投以安慰的微笑,看着爷爷眼底藏不住的失望和他落寞的背影,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下乡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温暖,乡下的爷爷奶奶都很淳朴、善良,好像我自己的爷爷奶奶,我们的一点点帮助他们都会感激很久很久,他们的儿女大多数在外务工,在那个小乡村里,他们也许会寂寞,所以我们找他们聊天,他们总会说很久很久,深入乡村群众,见证了太多温情的瞬间,使我眼眶湿润,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乡村人民的淳朴、善良,见证了无数基层工作者对于乡村发展事业的坚守……
说实话,这次“三下乡支教”是“支教”又不完全是“支教”,收获实在太多,我们用照片记录下一些感人的瞬间,我们总是感叹自己拥有的太少,却不曾想过,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有的人要努力很久很久才能够做到,我们总抱怨老天不公,但却忽略了这样一群人,即使被世界伤害的遍体鳞伤,仍报以微笑……
感恩我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感恩我能够拥有这样一段特别的经历,感恩监利这座充满着人情味的城市,感恩团队的每一个小伙伴……一起熬夜写稿、一起下乡、一起整理资料、一起上课、一起团建、一起在市民之家、一起聊天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我们共有从前,各有未来;我们跃入人海,各有风雨灿烂……
 
发布时间:2023-09-0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