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微光汇聚璀璨星河,缕缕阳光温柔孩子心灵

作者:李鑫欣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点燃微光,汇聚成河,阳光斜照,温暖孩子心灵。与蓝天、白云、烈阳相伴,8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赴监利市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去往监利市的路上,真的越来越接近目的地时,内心躁动,犹如小鹿乱撞,砰砰在跳,马上就要由学校的学生成为可以传授知识的老师了,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了,兴奋不已。
当支教生活正式开始,却又与我想象的并不太一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八、第九小分队来到了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我便是其中的一员,这意味着我的责任就更大,我要教的是具有孤独症、脑瘫等疾病的特殊孩子,我不仅仅需要传授给他们知识,带他们看看更广阔的书本以外的世界,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平等,让他们感到温暖。
在短短几天的支教活动中,我深深明白支教不仅仅是一项光荣且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还是需要更多责任与耐心的活动在支教中。在路上我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味不一样的风俗,了解到祖国贫困地区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最深刻的是残疾的儿童们学习之困难,而这时将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倾尽所有传授给孩子们,也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记得最让我坚定我的想法的是在宣传培训会上的一段视频,视频上看到志愿者给孩子学习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照,虽然过程十分辛苦,但最后分别时,孩子通过写信、拥抱、流泪等形式来表达对志愿者离开的不舍之情,让我无比动容。孩子懂得感恩,当我们真正对他们好时,他们也是会给予我们正向回馈的。
“星星发光是为了让每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我在监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星星的孩子,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很难感受世间所有的美好,或许他们不会说,无法表达清楚;或许他们听不见,无法理解我们所说的话,但是我希望我可以在这短短一个月让他们知道是会有人掂念着他们的。
为了更好的与孩子们交往,我询问康复中心里的老师和在网上查寻了他们大多数所患的孤独症,发现这种病的发病时期一般在婴幼儿时期,据目前比较公认的资料显明6岁以下的儿童中,孤独症的患者大概有150万到200万,这就说明我国6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不低于1%,而患这种病也是让人十分无奈的,这种病是无法在产检中查出,并且会伴随孩子终身。他们发病后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执行能力等都在直线下降。他们可能无法说话,虽然可以说话,但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有的为重复别人说的话,有的永远在答非所问,还有的直到三十岁还在练习如何跟人打招呼,并不会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情绪和感受,也无法理解字面意思以外的含义。
孩子们是平等的来的这个世界的,他们患有疾病并非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没有理由将错误强加于他们身上。在今后与孩子们相处上,我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用手轻轻抚摸他们的头或脸,并时常给予他们肯定;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和他们说话时我们可以做到弯下我们的腰或弯曲我们的膝盖,让他们可以平视我们而不是仰望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自由,我们要鼓励他们做事情,并按照他们意愿来做,而不是给他们制定规则,并要求他们必须完成。
“你是上天给予的一颗星星,在人间闪烁着点点光芒。”他们虽然身患疾病,但是他们依然会乐观快乐的成长,也会希望着有人可以关注着他们,陪伴着他们一起玩耍,照顾着他们吃饭睡觉,他们也很依赖着对他好的人,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啊。记得第一天到达康复中心,我们在参观教室时,有两位孤独症的孩子主动走进来,他们扮起老师的模样,让我们在位子上坐好,进行点名,教我们认数字;让我们站在指定位子上,上体育课。就这一次短短的接触,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我们,见到我们时,也会微微示意。每次见到他们时,我内心复杂,会有欣喜,他们竟然还记得我,他们叫姐姐时,我的心已经融化了;会有心疼,为什么如此可爱灵动活泼的孩子偏偏患上这种无法痊愈的疾病。
三下乡生活犹如一场马拉松,可想而知过程是艰苦,坚持下去是很艰难的,但是在过程中我们会分泌多巴胺使我们幸福,并且到达终点后,那种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在三下乡中,我们将收获一个充实快乐成长的暑期生活。
 
发布时间:2023-09-0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