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残疾,爱不残缺

作者:黎思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三下乡为我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研究问题提供了宝贵契机。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弥补不足。此次我们小分队三下乡的目的地是监利市残疾人联合会。在去往残联之前我憧憬过,想象过那里会什么样的情况?会发生什么状况?临近出发前的前几天,充满着疑惑和担忧。
8月5日,我们上午到达监利市人民政府,下午就去监利市残疾人联合会了。杨主任把我分在慈爱康复医院二楼的大班。两周前,我在幼儿园见习过一周,所以我信心满满这里的孩子们也都会喜欢我。可初进教室,小朋友们完全无视我,没有人理我,这使我很有挫败感。但我越挫越勇。我坚持与小朋友们讲话,向他们介绍我是谁,询问他们几岁,今天谁送来上学的呀......在他们情绪不好时,我会抱抱他们,转移他们注意力。终于,在我不懈坚持下,小朋友们开始接纳我并且很黏我。一些言语残疾的小朋友口齿不清也仍坚持跟我读诗、认字。我也会陪他们一起去康复训练室做康复治疗,许多肢体残疾的小朋友们,做康复时痛的乱叫,在我和康复老师的鼓励下,也还是坚持、不放弃。小小的人儿却有着超乎寻常的韧性。这给我很大的震撼,也给我非常大的力量。
暮然回首,耳畔听到的是孩子们一次次努力做康复治疗的回响;登高望远,行囊里装满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热情。我想,未来我会有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去教书育人。
我还与残联张主任、肖医生一起下乡,我负责登记残疾人信息。期间,我遇见了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在我刻板印象中精神残疾就是会伤害他人的那种人,可一上午我碰见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都没有伤害我,大多都对我表示感谢、回以善意的眼神,这让我打破自己认知偏见。
记得很深刻的是,有一个听力言语双残疾的叔叔,我用别扭的手语告诉他等下帮他申请一个助听器。村支书告诉我老人机没有小程序没办法申请辅具,他手机已经申请过辅具了,没办法给那个叔叔申请。于是我就把我的手机给村支书弄,弄好后,我跟叔叔比了一个ok的手势,那个叔叔说不出话,他给我鞠躬。我仅仅是借出我的手机几分钟,并没有做什么很伟大的事情,却获得了叔叔的鞠躬感谢。身体残疾,爱不残缺。有些叔叔把残疾证搞丢了,张主任也耐心帮他们查残疾证号,还向他们介绍残疾人政策,没有半点不耐烦。一个驼背的奶奶,靠推着一个破旧婴儿车走路,我不禁落泪。张主任立马给她配了个拐杖。残联实实在在的将辅具送到每一位残疾人的手里。下乡让我更了解我生活的这片土地,明白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下乡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残疾人联合会是面向群众,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把关爱送到每个残疾人心里,把助残惠残政策落实到每个残疾人身上的组织。
我很幸运加入了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这个大家庭,非常荣幸与各位同学们一起完成这次三下乡活动。我在这里,遇见了很多温暖的人和事。我们一起去慈爱医院帮助小朋友进行康复治疗,一起在残联整理残疾人信息资料,一起去市民之家参与基层治理、调研民情,跟随残联深入乡村扶残助残。我们用实际行动服务残疾人群体。无比感恩同学们,相互陪伴,一同成长。
在没参加此次三下乡之前,我从未接触到如此多的残疾人。扶残助残渐成风尚,社会文明才会在扶弱中增强。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我更加感激父母赐给我健全的身体,更加懂得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征程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推进"包容""无障碍"和"可持续"发展,传承中华文明基因,传递扶弱助残爱心火种,才能使社会文明不断提升,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
 
发布时间:2023-09-0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