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小组计划书
发布时间:2022-07-08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组长:洪专成
组员:刘禹佳、韩金萍、李宗南、孙瑞洁、曹洁、董玉冰
减压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减压小组导师:周林波
咨询人:刘禹佳、韩金萍
组员:洪专成、刘禹佳、韩金萍、李宗南、孙瑞洁、曹洁、董玉冰
理念:
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很大一部分又是来自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新华网,2004)。可以说,压力水平或压力指数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晴雨表。
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主要面临以下压力:(一)社会压力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要有创新能力;更要有自主、健全的人格;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善于人际交往。这样,刚刚通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走过来的大学生来不及喘息便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二)生活压力
也许对一部分大学生来讲,最大的压力莫过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导致大学生所缴费用与上学花销在逐年加大,这成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和特困生的压力源。调查表明,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但他们却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新华网,2004)特困大学生经常面对以下的心理困扰:1.生活上的窘迫感。2.交往中的自卑感。3.对家人的歉疚感。4.对现实的无奈感。导致生活压力的另一因素则是部分大学生较差的自理和自律能力。(三)就业压力
就业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其所形成的压力更大,涉及面也更广。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残酷是可想而知的,压力巨大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个体家庭背景差异很大。家庭背景比较差的学生,即便成绩再好,素质再高,也很难得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留到理想的城市。因此,面临毕业,这一部分学生就会为自己的前途感到焦虑、担忧,感叹社会的不公,甚至产生怨恨以及某些过激行为。2002年,湖南托普信息教育学院学生吴云生到长沙参加了一次人才交流会后,因工作难找感觉对不起父母,因心理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2003年,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因为没有能考上公务员,就持刀行凶杀人,造成一死一伤。就业带来的过大压力使学生无法承受甚至走上自杀或杀人的道路。(芦文慧,2003)
(四)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群体的主导任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与学习打交道,所以由学习所形成的压力虽有时强度不是很大,但持续时间却很长,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五)交往压力
社会支持(或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人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忧郁倾向和心态失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就认为,使人们感到幸福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名利、地位、成功,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六)个体内部压力
由大学生自身因素所成的压力叫个体内部压力,主要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造成。
生理方面,有研究者把性爱问题与学业问题和交往问题并列为当代大学生心理行为的三大问题。在心理因素方面,不同的个性(性格、气质、能力)对人的影响不同,心理成熟度低往往也是大学生产生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当代中国大学生面临如此之多的压力,但是由于大学生往往被认为出类拔萃,能力很强,产生的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缓解,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是因为这些压力的影响,才导致一些情绪和行为的出现。帮助有压力的人正确认识自己的压力,教会他们处理压力的技巧,对他们来说是必要的。本小组会通过一系列活动使他们首先警醒自己所面对的压力,直面自己的压力,认清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和压力产生的来源,引导他们妥善处理情绪;教会他们处理压力的方法以及沟通技巧。另外,通过小组,起到连接作用,建立支援网络,利用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解决每个组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组员注意和学习其他人的压力感受及解决方式,以使自己的反思和成长得到帮助。
理论架构:
这个小组的对象,是有心理压力并认为有必要且自愿参加减压培训的中青院在校同学。压力是普遍存在的,但依个人情况而言,压力是有大有小的,有严重和有轻微的,有的是无法避免的,有的则是可以自控的。而且,不同个人压力的大小、形式是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的,个人处理压力的方式技巧也是可以传递的。基于此点,小组通过组内分享和互助,能通过组员的相互支持是可以实现减压目标的。
在小组的减压技巧训练中,会较多地依据罗杰斯创立的来访者中心治疗。即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组员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放松心怀,认清自己的现实状况并予以接受,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的自我实现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康庄大道。在小组内,工作员会尽可能营造积极、轻松、愉悦的氛围,适时地给组员以鼓励、称赞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与信念。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将被运用到小组中来。他主为,每个人与生具有理性、直线思考与非理性、曲线思考的潜能。情绪的困扰来自那些个人的自我挫败的非理性信念。在本小组中,主要依此帮助组员寻找其个人的非理性情绪,引导组员反思自身的一些压力是否是由非理性观观念造成或引起的。小组成员通过互相提出建议或问题、评论,互相反馈。
目标及目的:目标:提升组员面对压力的自我认知及自我缓解能力。目的:1、让组员明确自身存在的压力类型和压力源,引导其理清自己的情绪反应。2、使组员学习减压技巧及释放压力的多种形式。3、促使组员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使其压力与生活达到和谐点。服务对象:
1、范围:中青学子
2、特点:希望缓解自身压力的同学
小组特征:
1、性质:身心教育小组2、节数:6节
3、日期:6月1日——7月20日4、时间:下午两点至三点半5、地点:社工实验室6、人数:6人
招募方法和步骤:
1、张贴海报或发传单(附件一)
2、协助来访者填写《减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附件二)、《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
(附件三)两表。
3、对两份问卷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书面结论,选出小组组员,同时工作员初
步了解小组组员的情况。4、通知组员参加小组活动。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
第二节活动内容
第三节
活动内容
第四节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6月22日15:00-16:30
第五节活动内容
第六次活动内容
所需资源:1、工作员两名
2、财政预算:组内自筹3、
工作日程:应变计划:
1、招募不到足够的参加者:派工作人员到各寝室亲自宣传,现场招募。发动同学力量,寻
找一些他们相熟而又是招募对象的人参加
2、来报名的参加者过多:根据实际情况,(1)按压力的不同类型对参加者进行分组,如“减
轻人际关系压力小组”、“减轻考试压力培训”等。同时及时改进计划书。(2)派出更多的工作员,将参加者随机分组,形成两至三个减压小组。
3、工作员带入过多的个人情况:(1)由另外一位工作员和观察员进行提醒。(2)工作员要
时时检讨自身行为,及时改变不当之处。
4、工作员未能照顾到每位组员:(1)两位工作员一定要密切配合,协调工作。(2)根据开
组前调查问卷的结论,工作员要在开组前对每位组员的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
5、小组进程太快或太慢:(1)太快时启用备选活动
(2)太慢时及时调整,在保证活动充分开展的基础上,加快接下
来的活动的速度,争取赢取时间或删掉不重要的游戏活动。
评估方法:
1.在小组结束前,每位组员将完成同一份调查问卷,以此比较小组的效果和反省小组活动。2.小组过程中组员的分享及意见,
3.小组观察员和其它组织者的记录和评估。4.小组工作员的观察和评估。5.从出席率和组员参与程度分析。
6.透过与组员的倾谈来知道他们对小组的意见。
7.如果可能,一段时间后,通过设计跟踪问卷调查对组员压力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新华网甘肃频道,2004,《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网址:
。2.芦文慧(2003),《浅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承受力》,载《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
3.刘梦主编(2003)《小组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3746-1。4.许莉娅主编(2004)《个案工作》(174-186页),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杰夫·戴维森著(JeffDavidson)(2004)《应对压力》,上海:上海三联书店。6.张春兴著(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7.朵妮泰百玲、莎丽蔚丝著《培训游戏大全》,2002,企业管理出版社。8.爱德华.斯坎奈儿、约翰.纽斯特洛姆著《游戏比你会说话》,2001,企业管理出版社。9.杨昆(1999)《心理减压二十法》,载《中老年保健》,第5期。
附件一:
四六级、考研、考证,一系列的考试是否使你疲于奔波?就业的压力是否使你愁眉不展?
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是否让你不知所措?„„压力?压力?压力!!!压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3级社工二班
减压培训
培训对象
一切想缓解自身压力的中青学子
培训形式
小组培训,每队6人
我们将使您:
明确个人的压力类型探明个人的压力来源缓解压力,轻松上阵
学习缓解压力的技巧,从容面对今后的压力
活动时间
2005年6月-7月培训时长总计9小时
培训人数
限招12人,欲报从速
2005年5月15日——5月20日
联系人
洪专成88569495曹洁88567447
减压培训小组2005年5月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