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是非观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

春秋时期,鲁国是一个弱国,它呈现出这样的社会状况:富贵人少,贫苦人多。有很多穷人为了求得生存被卖到周边国家做奴隶。按照当时鲁国的法律,若有人在国外见到本国奴隶并把他赎回来,鲁国政府就发奖金给这个人。子贡用自己的钱在国外赎回一个奴隶,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于是拒绝了政府的奖赏。孔子知道后皱了下眉,温和地纠正道:“你错了!”

相反,一个人失足落水,子路勇敢跳下将他救上岸。这个人非常感激,送给子路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毫不客气地把牛牵回家,孔子见到子路对他大加赞赏。

为什么子贡拒绝奖金的高尚行为会受到孔子的批评,而子路接受赠牛的求报行径却能得到嘉许呢?

孔子的人学观点是这样认为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也就是说,只要符合道义,该获取的尽管获取,人们对此是不会反感和厌恶的。子贡以自我标准倡导的善为小善,它影响面小,时间短促,这样的行为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这种小善是“非”。而子路的善为大善,很多社会人士看到做善行不但使人内心光明,而且还可以扬名获利,所以纷纷效仿,鲁国人将因此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此是大善,大善是“是”,其影响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起到改良世风,教化百姓的劝德作用。

孔子的是非观: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12-16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短篇小说推荐
  • 孔子的是非观
  • 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 12-16
  • 大雁来报信
  • 大雁来报信
  • 公元1723年,清朝大将年羹尧奉命率兵平息青海、西藏等地的叛乱。
  • 12-16
  •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
  •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 12-16
  • 迷路时不要着急,迷路的将军
  • 有的人对他的做法表示疑惑,说他根本不懂禅法,只是一个粗鲁的门外汉。于是便有轻慢的学僧找到道元要跟他辩论如何才是修禅。
  • 12-16
  • 把粮食留给敌人
  • 宓子践是鲁国人,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这一年,齐国对鲁国大举进攻。齐国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悍,鲁国戍边部队节节败退。
  • 12-15
  • 蚕马王子
  • 《蚕马》的故事:有个人被掠走了,只剩下妻女和一匹马,万般无奈之下,他的妻子做了一个过于轻率的承诺。
  • 12-15
  • 被愚弄的人
  • 被愚弄的人
  • 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年老的猴子。这只老猴总认为自己拥有神奇的法力。
  • 12-15
  • 张融的瘦马
  • 宋太祖时期,有一位叫张融的文官虽然长相丑陋,行为不羁,但是,他头脑聪明,说话做事得体而机智
  •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