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双减政策”调查团队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作者:张菀仪 来源:社会实践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备受关注,国家就此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在新时代,这一问题又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为此,地方需要深入剖析“双减”政策的本质内涵,厘清实施"双减"政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处理好的矛盾关系。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回归全面发展,让教师回归教育初心与使命,让家长与社会回归协同育人。
 
活动过程:
2022年7月11日,“双减政策”调查团队召开了集体会议。会议上对前期实践调研报告进行了总结,各成员积极交流了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议上确定了中后期工作具体内容,定于7月12日到7月20日进行调查问卷的发布和收集形成最终报告。
 
七月底至八月初,“双减政策”调查队同时在自己的省份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询问同社区的中小学生、家长,向自己毕业院校的老师、学生进行采访,调查、观察自己家乡在“双减政策”之下的变化,在互联网平台获得更广更宽泛的“双减”效应等等。
 
八月中旬期间,“双减政策”调查团队查找了不同省份“双减政策”分析报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了总结,令调查的结果数据更为真实可信。后续,我们对调研结果和数据进行了分析, “双减政策”调查团队于8月21日召开总结会议,表示本次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暴露出 “双减政策”的一些问题,在一部分地区,对于一部分的学生、家长、老师而言,“双减”的力度和效果并不尽人意,绝大多数人都了解并支持“双减”,为此建言献策,但“大班教学变小班教学”、“学校老师变大学生家教”、“补习班困扰”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虽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现在已经成为跨世纪的难题,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值得思量,优化学科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数量值得关心,真正的难点在于从源头纾解教育焦虑,倘若是家外减负家内增负,那么教育也无法回归教育。我们期待着政策本身的不断完善,也认认真真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让“双减政策”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长远。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22-08-23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西南石油大学缅怀先烈实践队赴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开展社
  • 呵护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之花,争做环境保护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