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加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海春声,乡音贺岁社会实践队,投身于山东与海南方言的收集工作,对我来说,无疑是一趟满溢着惊喜与感动的文化探秘之行。这两种方言,虽一北一南,遥隔千里,却都以其独特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浓的乡情。
图为山海春声,乡音贺岁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通讯员 褚雅迪 供图
在山东,当我踏入鲁中地区的村落,村民们质朴的方言交流,宛如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之门。老人们口中的 “馍馍”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词汇,实则深深烙印着山东地区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它们是先辈们智慧的凝聚,默默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山东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悠悠岁月。还有那一句句蕴含哲理的俗语,如 “紧走搭石慢过桥”,生动勾勒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也传达出他们的处世哲学。与一位大爷交谈时,他用方言诉说着往昔农忙时节的艰辛与欢乐,尽管起初有些发音我颇感陌生,但从他饱含深情的讲述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山东人民对土地那份深沉的热爱与眷恋。
移步至山东胶东地区的渔村,渔民们的方言又别具一番韵味。“赶海”(出海)、“蟹子”(螃蟹)等词汇,尽显胶东独特的海洋文化。他们用方言娓娓道来与大海搏击的惊险故事,以及收获满仓时的喜悦之情。这些方言,恰似一部部鲜活的史书,忠实记录着胶东人民与海洋的紧密关联,见证着他们在海上讨生活的勇敢与坚毅。
图为新年期间实践队队员在街市的拍摄。通讯员 刘奕涵 供图
转身来到海南,琼北地区的方言带来了全然不同的体验。在静谧的村庄里,阿公阿婆们热情地介绍着 “饭糜”(米饭)、“调羹”(勺子),这些独特的称谓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还分享了诸多饶有趣味的方言俗语,如 “人怕无脸,树怕无皮”,简短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相较于山东方言,海南方言的语调更为轻柔,仿佛裹挟着海风的温柔与椰林的静谧。与一位年轻渔民交谈时,他用方言讲述着跟随父亲出海捕鱼的经历,眼中闪烁着对大海的敬畏与热爱。透过这些方言,我仿佛亲眼目睹他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英姿。
通过对这两种方言的收集,我深刻领悟到方言绝非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它们全方位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地理、民俗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是一笔无比珍贵的文化宝藏。每一种方言都独具魅力,无论是山东方言的豪爽大气,还是海南方言的温婉柔和,都令我深深着迷。
与此同时,我也切实感受到方言在传承地域文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交流中,我留意到老一辈人对方言的掌握更为娴熟,他们借助方言将家族故事、传统习俗代代相传。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普通话的广泛普及以及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方言的使用空间正逐渐萎缩。许多年轻人对方言的了解日益减少,这着实让我忧心忡忡。
方言收集工作,绝非仅仅局限于记录一些词汇和发音,它更是一场对地域文化的拯救与传承行动。我们肩负着重大责任,要让更多人认识到方言的价值,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愿山东和海南方言,以及每一种独具特色的方言,都能在新时代继续绽放耀眼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家乡与游子的情感桥梁。(通讯员 褚雅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