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徐嘉瞳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中毒”的孩子很难摆脱毒害

  “有毒”的家庭和家长会使孩子们深受毒害,其内在影响即便是在父母去世后,也紧紧束缚子女的思想。这种毒害思想会影响孩子工作、婚姻、交友等各方面,而且很难实现自我救赎。

  2.子女自觉承担过错

  未成年子女在面对原生家庭问题时,总是会自觉地把过错(如,父母离婚自己被遗弃,性虐待,父母酗酒等)归咎于自己身上,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摧毁了自信。

  3.伪装“正常家庭”使孩子无法表达自己情感

  “正常家庭”的伪装让孩子不停地否定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确性,被迫与自己说谎,并让其时时刻刻保持警惕,维护着家庭表面上的“和谐与正常”。长大以后,孩子们会丧失自信,且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看法。

  4.“有毒家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的过错,让孩子受到双重背叛与伤害

  比如,父亲酗酒并且家暴孩子时,母亲多数避而不见,将自己也放在了“需要被保护的孩子”的角色上,而非一个为孩子付出、保护孩子的母亲的角色,甚至在孩子成年后试图反抗时,挺身为父亲辩解。

  5.健康的家庭和“有毒的家庭”的区别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一般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发布时间:2023-10-02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唤醒内在天才的秘密
  • 在极大的学习压力下,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长为孩子创造的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 10-02
  • 对于网络社交的感触
  • 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主要活动是浏览新闻、微信、微博等等。笔者认为,这一提醒适用于走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的每个人,无论是身为亲代的父
  • 09-17
  •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 7月16日,湖北师范大学扬梦青年行实践队在各队员所在地正式开始了为时十天的暑调工作,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我的家乡湖北宜昌展开了调
  •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