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农科学子下乡记:用脚步丈量农村,感悟别样风土人情

作者:孟雨桐 来源:长江大学农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
提上行囊,坐上汽车。很荣幸作为长江大学农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一员,于7月9日与大家一同前往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水月寺镇郑家埫村,感受农村风情,了解村民故事,体验乡村生活。
沿途风景,向往别样美丽
郑家埫村给我最初的印象莫过于美丽的风景。依山而建的起伏的公路,群山包围的村庄,这是我这个平原的孩子很少见到的。远山与白云相接,满眼都是绿色的植物与青色的山,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有着城市里没有的蓝天白云和习习凉风。也正是有了这些,让难走的山路多了几分色彩,让我们的走访调研之路多了几分快乐。我们会在路途中相互提问路边的植物名称,惊喜于许多第一次见到植物,如藿香、魔芋、八角树、猕猴桃树等;也会在路上被突然横跳的蚂蚱吓到尖叫,我与它同时起步然后不小心把它踢飞;天上多样的白云,路边野生的像树莓似得酸甜的果子,这里的每一处都对我充满着吸引力,深深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伟大。
走访村民,热情而又朴素
来到郑家埫,我们需要走访当地的村民,对他们的种植养殖等情况进行了解。每到一个农户家里,他们都会十分热情的给我们搬凳子,放在最凉快的地方,热情的给我们倒水;对于我们外地的小孩,听不懂的方言会多讲几遍;会把家里好吃的水果放到我们手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第二天我们带着垫肚子的食物去到最远的地方进行走访,到的时候已经快下午一点了。当走访到一户奶奶家后,在得知我们没有吃饭后,便十分热情的要给我们煮面条,在多次听到我们所有人说了带了吃的且不饿后才罢休,让我们走的时候摘一些她自己种的李子。同样,另一家的奶奶要给我们要给我们煮饺子,说了好几次“不麻烦的,马上就好”,多次推脱后在我们走之前,她家的小妹妹给我们分享了棒冰。在那么炎热的天气,那根冰棒让我变得凉爽而又快乐,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出这份喜悦,这辈子大概忘不了这种感觉。在走访的这些村民的家里,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城市的明亮,有的是正对大门墙上贴的毛主席照片,有的是角落里墙壁上各种农用工具,有的是贴起来的“乡村振兴明白卡”,有的是房子的周围种植的大片玉米,有的是他们的热情、朴素、生机与活力。他们是土地的主人,是郑家埫的守护神,是美丽乡村进发的舵手。他们熟悉有关作物种植的一切,他们用双手实现脱贫,努力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为郑家埫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农村生活,传统新奇结合
来到农村,走进田间,体验这种不一样而又相似的生活。下乡必干一件事,就是帮助村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走访的时候尝试了用钉耙给包谷晾晒均匀,驱赶吃包谷的鸟;帮爷爷剥了柴眉豆;跟着奶奶一起穿过窄而滑的小路去割猪草,尽管太阳不大,干了一段时间也是出了汗。村子里的晚上与我所了解的不一样,我的印象里村子会很早的休息,进入到睡梦中。而这里会在晚上跳广场舞,有一个大哥热情的讲他给村里的人修了可以跳舞的场地,丰富了村里人的生活。女人们聚在一起跳舞,男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看到我们会热情的叫我们一起加入。在我们的走访中,村民们提到最多的村子的变化就是通水通电通网通路,在陡峭的山路边上修建了围栏。这些在我们生活里不起眼的东西却给他们带来了改变,给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源泉,让我见到了大山里的农村条件相对城市的欠缺与落后,但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地变化发展。他们也有了城市里的休闲生活,使山里的生活不在那么枯燥寂静,给这座大山增添了几分热闹与活力。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投入到农民和大自然的怀抱中,了解并感受到了认识当代农业、关注偏远山村发展现状、助力当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农科类学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并应用于实践中。在未来的学习及工作道路上,秉承“发扬劳动精神、创新人生价值”的时代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3-07-23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忆往昔峥嵘岁月,续永恒革命薪火
  • 6月28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安庆、合肥传承实践队来到安徽省安庆市独秀园开展主题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续永恒革命薪火”的学习
  • 07-19
  •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龙泉山的回忆——探寻历史足迹
  • 颂泉城秀丽景 沁德州文风浓
  • 在这广袤的齐鲁大地上,藏着一片不曾被充分解读的宝地——山东。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亦是我心中的经济、文化与旅游圣地。曲阜师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