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传承之灯,行非遗振兴之路

作者:肖冰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大学生新闻网黄山8月8日电 (通讯员 肖冰)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深入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派皮影戏”的现状,了解其在传承中所遇到的困难,2022年8月8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来到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开展了“岁月失语,非遗能言”的主题调研活动,并对“马派皮影戏”第三代传承人马飞老师进行了采访和学习。团队成员用双脚去丈量中国大地的每一处角落,用热爱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学习体验当地非遗文化的同时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历史非遗,助力皮影戏非遗文化振兴。
 
进入马飞老师的工作室,团队成员便看到他的徒弟进行皮影戏训练。许多人物在灯影之下演绎着千年旧事,几尺白布,一盏黄灯,几个牛皮人儿,一副唱腔,锣鼓响动,便是不同的人生故事,是旧时辽远的钟声于今日之回响,吟唱着亘古的缠绵,团队成员表示深深受到震撼。与人们印象中的皮影戏不同,马派皮影戏的人物脸部较圆,于现代人略无差异。所有的人物需要演艺师手绘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也要有优秀的嗓音配合乐器唱出动人的曲调,更要有强健的体魄适应高强度的体力活,如何讲出人物的平安喜乐,如何讲出人物的悲欢离合,这都需要考验皮影戏人的实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亦是如此。
 
随后,马先生带领团队成员来到照片墙边,为大家讲到“皮影戏通过这几年的表演,每到一处就非常受大家欢迎。”当马派皮影戏走进瑞典中西文化旅游周,每场都是爆满,老人欢迎,小孩也欢迎,虽然身处异国他乡,言语不通,但演出结束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赞扬就是对中国艺术的最大肯定。许多皮影戏的人物收藏在博物馆的展厅里,通过文字介绍把文化传给世人。艺术无国界,文化有共识,好的文化需要传播与发扬,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唯有与时俱进,利用新技术、新思想、新方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线下表演、线上短视频宣传,非遗在群众中"活"起来 。同时,构造出一条可以保持视觉、听觉传达的文化链,让非遗"醒"过来,打破尘封过往, 唤醒人们对于非遗文化沉睡的记忆。对于文化的保护,不能仅限于将文物收藏,不同于书画、剪纸、陶瓷等艺术品,皮影戏可以化静为动,展现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应把它的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让文物“活”起来。
 
在马飞老师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也尝试进行了皮影戏体验。一个皮影,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脚下要踩着锣鼓,灯光亮起后,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配合着讲述的故事来进行肢体动作的表演。采访途中马飞老师谈及皮影戏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传统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已不再适应人们发审美发展需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不愿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皮影戏当中;虽然皮影戏遍布全国各地,但真正掌握皮影戏精髓的人却少之又少。学习皮影戏技艺的人与爱好者不多,这是一件非常遗憾和可惜的事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百年几千年文化所凝聚,人民世代相传,当我们向世界展现中国风采,文化正是后盾,文化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深深依恋和认同,在这喧嚣浮华的当世,我们更应品悟文化的精髓,坚定文化自信。而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理应守护与发展。
 
马飞老师表示:他期待马派皮影戏能够发扬光大,希望后继有人,有更多的学生、更多的皮影戏爱好者来观看了解皮影戏表演,希望有更多的人宣传非遗文化,皮影戏未来的发展能够走出安徽,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结束马老师的采访后,团队成员对非遗文化的敬仰油然而生,中华文化千年传承似水行舟,渊博如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见证着泱泱中华的伟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色,才有今日的异彩纷呈,非遗文化既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又是需要大家共同探寻与守护的文化宝藏。团队成员表示,青春之力正蓬勃发展,青年一代应有所担当,作为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文化保护事业,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深刻了解的前提下,发掘非遗文化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长河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源泉,追寻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执文化之灯,行非遗振兴之路,让非遗的长风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22-08-09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执传承之灯,行非遗振兴之路
  • 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深入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派皮影戏”的现状,了解其在传承中所遇到的困难,2022年8月8日下午,湖北汽车
  • 08-09
  • 开展水质检测 把脉黄河健康
  • 七月末八月初,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精益求精”团队来到了河南省焦作市焦郑黄河大桥采集了黄河水样并完成了水质检测工作,通过分析黄
  • 08-09
  • 赓续红色精神,奏响“黄河经典”
  • 山东作为黄河下游重要省份,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义不容辞。青州云门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是1985年山东省
  • 08-09
  • 以科技赋能劳动教育,北科大青年在行动
  • “传正确饭圈文化,育优秀青年行动” ——百人暑期社会
  • 滁州学院学子——赴大别山探索“九仙尊”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