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红色革命印记,铭记常德保卫战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红色薪火,铸革命之魂”实践队成员曾琪雯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情与敬仰,于2025年2月5日踏入了常德博物馆的大门。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常德人,深知这座城市不仅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四方来客,更以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著称。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深入探寻红色革命的印迹,特别是铭记那场震惊中外的常德保卫战,来表达对故乡的无限热爱与期待。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常德博物馆外墙
一踏入博物馆,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这里,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每一块石碑,都仿佛在诉说着常德这片热土上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沿着历史的脉络,缓缓前行,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曾琪雯首先来到了常德保卫战的展厅。这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将她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1943年,常德,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成为了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日军调集重兵,企图一举拿下常德,以切断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交通线。而中国军队,则依托常德坚固的城防工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展厅中,曾琪雯还看到了许多与常德保卫战相关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不仅记录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更让她对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她仔细观看了每一件展品,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与无畏。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
在参观过程中,曾琪雯特别注意到了常德保卫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是指挥若定的将领,有的是英勇善战的士兵,还有的是默默奉献的后勤人员。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诗篇。其中,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柴意新等将领的英勇事迹尤为感人。他们在常德保卫战中英勇牺牲,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常德人的骄傲与自豪。
作为一位常德人,曾琪雯深知常德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之一,更是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里,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更成为常德人独特的精神财富。
图为实践队队员拍摄的常德会展爆发的文献
在参观结束后,曾琪雯沉浸在常德保卫战的历史氛围中无法自拔。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深知,这一切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那种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展望未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传红色薪火,铸革命之魂”实践队成员曾琪雯对故乡常德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憧憬。期待常德能够继续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去。期待常德能够成为一座充满红色文化魅力的城市,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期待常德能够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常德一定会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每一位常德人,也将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共同书写常德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