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非晚,为霞满天

作者:卯自昂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2021年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门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约2.6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70%,到202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7%。随着数字社会的来临和发展,老年人数字鸿沟日益明显,数字信息生态适老性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
2006年,加拿大学者Norman与Skinner首次提出了电子健康素养(eHealth Literacy)这一概念,并设计了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以评价个体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定义为:电子健康素养是指个体从电子资源中搜索、查找、理解、评价健康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加以处理、运用,从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
与仅关注基于Health 1.0技能在网络上阅读和输入信息能力的电子健康素养不同,数字健康素养(Digital Health Literacy,DHL),是个体在检索、判断、应用数字健康信息解决问题、个人与互联网的交互方面的技能。
数字健康素养通过包括基于Health 2.0技能在网络上撰写和发布与健康相关的消息所需的技能来扩展这些概念,即数字健康素养区别于电子健康素养突出强调了个人与互联网的交互性。一个人在互联网上互动能力对一个人的数字健康素养至关重要,因此衡量人群数字健康素养的工具必须将其纳入评估范围。
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葡萄牙、荷兰等)的研究人员多数将DHLI应用于评估成年人、老年人、青少年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健康信息资源利用、医疗保险和健康状况感知的相关研究。电子健康素养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数字健康素养对老年人的作用仍未被研究。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社会支持通常被描述为支持性的社交网络,但它作为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和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仍然未知。
当下的研究对于老年人健康干预时,往往忽略了电子健康知识,未来研究应更加看重数字健康素养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影响及干预,在这一背景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值得深切关注的话题。
因此,我们对数字健康素养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提升数字健康素养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进而为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依据,从而为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找到合理的对策,为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贡献一份力量。
 
 
发布时间:2023-09-13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微光拂尘
  • 一个人的行动或许是渺小的,但只要有真心在,渺小亦可化为伟大,内心的感动无可估量。季羡林先生说:“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 09-13
  •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
  • 们对数字健康素养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提升数字健康素养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进而为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 09-13
  • “青春与法同行”实践团开展“百年匠心 法治护航”主题
  • 追溯时代记忆,勇担时代大任
  • 为寻红色记忆,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红色征程实践队”在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以参观红色经典的方式,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