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历史文化调查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对大通古镇的地域文化从古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访问当地居民,走访当地的特色古街、参观建筑,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一)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
  
  铜陵大通镇位于青通河与长江交汇处,是一个千年古镇,它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有着“小上海”的美誉。1876年,大通古镇与当时的安徽省府安庆一起,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商开放的暂泊口岸;在辛亥革命时期的1912年,它更是安徽临时省政府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独特,距安徽精品旅游风景区九华山83公里、黄山和太平湖154公里,是“两山一湖”名符其实的“后花园”。
  
  (二)特色的历史建筑
  
  和悦街和澜溪街两个历史街区,隔江相望,一江两岸,各具特色。在两个历史街区广泛分布的传统民居建筑,从建筑本身既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风味,也反映了因水而生的商业城镇的基本格局。其中盐务招商局、商铺、报馆等建筑遗迹,是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士阁”作为“大九华山头天门”,是我国一座寺庙。它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南面的神椅山下、青通河畔,大士阁经多次修缮建设,陆续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大愿殿、伽蓝殿、祖师殿和功德堂、大慈殿、阿罗汉书画院及五百罗汉堂等庙宇。
  
  龙泉井,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由于这口井位于长龙山的脚下,在建井之前,这里就有一处泉眼,泉水终年流淌不息,为了便于泉水的储存和使用,便在这泉眼之处开挖建井,井深三丈有余。因为人们称那泉眼为龙泉,所以主人就把这口井取名为:龙泉井。
  
  大通钟楼,这座钟楼是西班牙人在大通修建的,至今已经有着近70年历史,高高地屹立在大通镇中心的长龙山“西瓜顶”上,呈四方立柱型,边长约为4米,园形拱门,高约20余米,上下三层,由于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现存一个残缺破败但风采依旧的遗址。
  
  (三)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这里有青通河、长江、鹊江、祠堂湖、白浪湖、潜洲沙滩湿地、江心洲田园风光、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现为国家3A景区)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三、个人意见
  
  近几年,大通相继荣获“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奖”和全国“文明镇”等荣誉称号;2005年5月,铜陵抓住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契机,推荐大通镇参加首届CCTV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大通在全国2万多小城镇中脱颖而出获第24名,其美誉度得到较大提升。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地域文化做出相应的有效保护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城镇发展侵蚀古镇魅力的地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09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调查报告推荐
  • 古镇历史文化调查
  • 我对大通古镇的地域文化从古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访问当地居民,走访当地的特色古
  • 04-09
  • 对物价的调查
  • 调查目的:

      了解春节期间的物价上涨情况,分析当前经济形式。

      调查时间:

      2月10日。

      调查地点:

      
  • 04-02
  • 乡村小学进行作文调研
  • 近日来,我在我镇附近的几间乡村小学进行作文调研。通过细致的调研,我发现农村小学的作文现状有喜也有忧,虽然写作水平整体提高了,但
  • 03-25
  •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 我走到小区里,有小草、小花多的地方,都会觉得非常臭。原来是宠物狗和猫都会随地大小便。走着走着就能看见许许多多的垃圾在地面上。原
  • 03-17
  • “育人”的目标
  • 通过调查我校六年级学生作文现状,了解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心态,摸清消极作文心态之根因。努力改变小学生作文现状,使其对作文具有健康向
  • 03-10
  • 环境调查报告
  •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
  • 03-04
  • 黄河之忧调查报告
  •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 04-28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精选范文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精选范文
  • 原来的护城河像一个“水上垃圾场,”河面上都漂浮着很多的垃圾。虽然护城河已经“伤痕累累”,但是人们还是毫不在乎地往河里扔垃圾。
  • 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