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与无棣古城非遗文化的碰撞

作者:王云璐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曲园学子:与无棣古城非遗文化的碰撞
2025 年 1 月 15 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衿寻古艺,丹心颂华章”实践队深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古城,走访非遗文化传承人。此次实践旨在挖掘、传承与弘扬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一、盐雕之美,凝固的艺术结晶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共同体验制作盐雕。王云璐 供图。
实践队员们最先联系了盐雕负责人,相约在古城拐角处的盐雕体验室里。室内,孩子们与实践队员一同参与制作,小心翼翼地将盐粒填入模具,压实、雕琢,专注于每一刻。据传承人张先生所述:盐雕,不仅是对普通盐粒的神奇转化,更是对美的不懈追求。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盐雕起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美的创造。在过去,它常常出现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庆典中,成为人们表达祝福和喜悦的方式。如今,许多小朋友表示,他们很喜欢在室内感受盐的另一种用途。随着时代的发展,盐雕逐渐走向大众,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艺术体验活动,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二、书画扇面修复与重装,重现历史的光彩

 
图为书画扇面修复重装的牌面。王云璐 供图。
离开盐雕室,实践队员们找到书画扇面修复与重装的展示地。这门技艺极为精细,修复师需具备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手工技艺。在漫长岁月里,众多珍贵书画扇面因各种缘由出现破损、褪色,而修复技艺能让这些承载历史文化的艺术品重焕生机。从传承人戚师傅的描述中了解到,修复一幅书画扇面,需历经清洗、揭裱、修补、全色等复杂步骤。书画扇面修复与重装这一技艺,承载着历史的深厚记忆。

三、漆扇之韵,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随后,实践队伍来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店铺前,门口悬挂着 “漆扇” 的横幅。漆扇,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中,实践队员发现,展板上介绍着其他更多的非遗传统文化,诸如植染、金石传拓和水拓。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漆扇、植染等非遗项目。王云璐 供图。
漆扇作为传统工艺品,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店内,各式各样的漆扇陈列在展板上。漆扇上的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图案,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践队员听到传承人刘女士所讲,知晓现如今的漆扇制作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如新颖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并结合现代实用功能,制成小型装饰品、礼品等,绽放新活力。人们不时会自己做上几支用于装饰。漆扇的发展,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创新传承的生动案例。它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适应了现代市场的需求,让古老的漆扇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四、走进校园,皮影戏的魅力传承

在结束了对无棣古城非遗文化的实地探访后,实践队伍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无棣第一中学学校,将他们在古城中遇到的非遗精彩文化与同学们分享,并为大家着重宣讲了皮影戏这一非遗传统。
 
图为实践队员在校园宣讲皮影戏。王云璐 供图。
宣讲队员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站在讲台上,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内容。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曾经在乡村的夜晚为人们带来欢乐与慰藉。它以独特的光影效果和生动的表演形式,讲述着一个个传奇故事。通过这次宣讲,更多年轻人表示喜爱上了这一古老艺术,同时也解除了他们心中对皮影戏一些方面的误解。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青衿寻古艺,丹心颂华章” 实践队深入了解并传播了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古城中的非遗文化,如盐雕、漆扇、书画扇面修复与重装等,还重点宣传了皮影戏这门非遗文化。他们不仅亲身感受非遗魅力,还积极传播非遗知识,让更多人认识到非遗的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肩负起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通讯员 王云璐)
发布时间:2025-01-23 阅读:
大学生新闻推荐
  • 曲园学子:与无棣古城非遗文化的碰撞
  • 长江大学医学部学子致力小学生实力筛查服务
  •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
  • 美术与书法学院开展艺术大讲堂
  • 于2024年10月16日下午两点在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开展了主题为“书法史的研究范畴——以王学研究为例”的艺术大讲堂。
  • 10-17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赴洪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