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中国陪读女孩,一架古筝闯荡硅谷
困境自救,古筝“出手”
2002年8月,从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毕业的我,飞赴美国加州,给男友王真陪读,那时,他已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了两年。度过适应期后,我准备报考加州一个大学的心理学系。
正当我铆足劲备考应试时,猝不及防的灾难降临了。10月的一天,王真突然感到左侧腰部不适,并摸到有一个肿块。当时他刚接了一单软件编写业务,正争分夺秒地挣钱供我读书,所以没有把病痛放在心上。数天后,肿块越来越大,并伴有剧痛。他把完成的软件交给业务单位并拿到报酬后,才告诉我他病了。
我心急如焚地陪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责怪我们怎么来得这么迟,王真的病真的是肿瘤,并且濒临恶化!我当场哭了起来。王真却安慰我说:“筱玫,你别着急,美国的医术高明,这点病算不了什么。”一周后,王真接受手术,果然成功地切除了肿瘤。
然而高昂的医疗费不仅耗尽了我们所有的积蓄,我还瞒着王真从熟识的留学生老乡那里借了近万美元,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在心里打定主意:尽快找到工作,挣钱给王真治病!
出国前我就听说,很多在美国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只能到餐馆端盘子洗碗,做一些美国人不愿干的粗活。我偏不信邪,在硅谷求职网站上,我贴出了自己的资料。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这种守株待兔的求职根本无人问津。
一天,王真告诉我,他们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准备举办一场联欢会,希望我能参加表演。我这才想起从国内带来的那架古筝,这些日子忙着照顾王真,忙着求职,我几乎把它遗忘了。在国内,我学过6年古筝,并获得了较高级的级别证书,古筝是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
我把黑亮的古筝细心地擦拭干净。在联欢会上,我演奏了一曲《雁落平沙》,结果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我又演奏了几支中国古曲,同样受到了空前的欢迎。那个沸腾的夜晚,我成了联欢会上的明星。
参加联欢会的第二天,一个华裔美国女士找到我,她说她在联欢会上聆听了我的演奏,惊叹我的技艺,问我能否教她的孩子弹奏古筝,她可以支付较高的报酬。我按捺住惊喜,立刻应承下来。这个“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打工机会,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啊。
我随着这位名叫雪莉的女士来到她家。看得出这是个中产阶级家庭。在一间偌大的卧室里,摆着一架深褐色的古筝,看上去有些年岁了。雪莉很自豪地告诉我:“这是我父亲早年从中国带来的,据说是清朝的古物。”我爱不释手地试弹了一曲,美妙的筝声仿佛是从悠远的岁月中逶迤而来,连我自己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随后,雪莉女士忧心忡忡地告诉我,她生活在硅谷的两个孩子都过度地物化了,希望古筝能陶冶他们的性情,让他们的心态变得平和宁静。
两个漂亮的混血孩子确实很难伺候,他们对古筝似乎提不起什么兴趣。在我面前,他们张嘴就是“哪一个CEO是超级英雄,哪一个IPO(最初公开上市公司)可以赚翻天……”满嘴都是经济名词,听得我简直有些目瞪口呆。于是我给他们讲中国故事,也许是因为他们体内有一半中国人的血脉,我讲的那些伯牙和子期之类的故事倒是吸引了他们俩,我娴熟的演奏也打动了他们。两个孩子逐渐对古筝有了好感,我教他们也不像刚开始那么费力了。
“音乐心理治疗”征服硅谷精英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雪莉的美国丈夫哈里对古筝显得不屑一顾,他对这个“一截木头上缠几根铁丝”(哈里的原话)的玩意能演奏美妙音乐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每次我演奏时他都不在家。
哈里先生是个身家千万的网络新贵,他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赚钱机器,在家的日子寥寥可数。硅谷人的字典里,时间等于金钱。有人把硅谷比喻为一台爆米花机,扔进去一批冒险家,再注入一些风险资本,就能爆出一个又一个百万、千万甚至亿万资产的企业家。
这天下午,我正在教两个孩子练习指法,客厅里突然传来吵闹声,原来哈里先生提前回了家,不知怎么回事和雪莉争吵起来。两个孩子期待地望着我,似乎想让我去劝阻。我灵机一动,手指立刻在古筝上拨弄起来,一曲舒缓悠扬的《流水行云》古曲从我的指间流淌出来。每当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都喜欢弹奏这支曲子,心情往往在乐声中平静安宁下来。果然,客厅里的争吵声渐渐低落下去。门突然被推开了,进来的竟是哈里先生,他示意我别停下,然后坐下来静静地凝听。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他看法的好机会,于是更加投入地弹奏。
时间:2022-02-26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关注: